
可能有不少人對「丁世光(Dean Ting)」這個名字感到陌生,但我們卻或多或少地在無意間聽過他譜下的曲,也許是林宥嘉為電影獻唱的〈寵兒〉,又或許是周筆暢詮釋那〈你們的愛〉,無論如何,我們都早先在「符裡行間」有所耳聞了。在幕後為他人作嫁了十多年之久,雖曾入圍了不少知名的作曲類獎項,但畢竟並非親唱,丁世光依然完美隱藏於那些外放的鋒芒之後,直到去年底,他首度以歌手身份發行了個人專輯 ——《神經誌 The Journal》,立即迎來了「黑馬之姿」、「橫空出世」等各界的讚美評論,好友林宥嘉更在微博上特別祝賀:「Dean 這個人,他譜的曲有光芒。」
而在稍早公布的金曲獎入圍名單中,最佳國語專輯以及最佳新人獎的項目儼然出現了丁世光的名字,但沒有一首重擊人心的曲目來佐證,這些徒有的文字敘述似乎都只是空談?
《神經誌》耗時三年製作,從作詞作曲、編曲製作都親力親為,雖是同樣「產生音樂」的過程,丁世光的身份卻從原來的 Writer 搖身成為了 Artist。對此,他並沒有太多多餘的想法,只認為是一個藉機學習不同領域事務的環節,現在他必須接觸設計、宣傳、表演等更繁雜瑣碎的項目,不過參與地越多,對於《神經誌》這張專輯的期許也就能越貼合地實踐。

「對於《神經誌 The Journal》,我有三個期許」
「身份的轉變一直都不是主要目標,我期待自己能做出一張心中理想的專輯。第一,在音樂層面上,我希望它們都是各自好聽的歌曲,同時又能將它們之間的故事做連結,最後形成一個大的故事;第二,在這張專輯中會有相對統一的製作手法,無論是聲音、樂器、音色,都會有一些統一的特徵,但每首歌又不會讓你聽起來相似,並都有自已顯著的特點;第三個期待,我希望可以有一些東西方的情感交流,好比說擷取西方流行音樂的製作經驗與手法,卻又講一個東方人的世界觀,跟東方人情感的表達方式,這種融合的東西也是我的一個期待。」

《神經誌》對於丁世光來說,並不單只是呈現他於幕後累積的十年功力,更可以說是他的「情感自傳」。「人本身有很多的神經,所以會有不同面向,在面對不同情感的事情時,會觸動我們不同的神經,也會觸發不同反應,所以我用音樂這種方式,以十個故事來把我不同的神經反射整理出一個勵志的總和,故稱之為《神經誌》。另外也表達我自己去探尋各種層面的情感故事,親情、友情、愛情都有,總體來講是用一個追尋愛的故事,把這些歌曲連接起來。」

「聽完這張專輯,你就已經完美地認識丁世光這個人」
「因為《神經誌》就是我自己想要說的話、我自己在乎的人、生活中的朋友,他們的真名我都寫到專輯裡了。有一首歌叫〈永恆的主題 A Song For Nathan's Wedding〉,那是我的吉他手兼製作人 Nathan 結婚時我所獻唱的曲目,歌詞裡提到的怪獸也在說同樣的人。〈聰明不聰明〉也是我跟我太太的感情故事,很多都是我自己真實的感受。雖然本身話沒那麼多,但可以從音樂上感覺到我的一些性格,內心還是有很多激盪節奏感的那種力量。」

正如早前所提到,丁世光大量地參與《神經誌》專輯中的各種企劃,而當我們聊到這張專輯超酷的視覺呈現,他著實為我解開了不少寓意上的疑惑。「就拿〈不散的筵席〉來說吧,單曲封面是我坐在桌子前並戴著一個潛水鏡,旁邊擺放了一個魚缸,魚缸裡是一張我父親的照片,他在幾年前過世了,我想要傳達一種對他的思念,並嘗試有一些溝通,但畢竟我們已在不同的世界,就好像他在水裡、我在陸地,我希望用他那個世界的工具與他產生一些連結,這就是一種發想的思路,包括我們專輯的封面,都是一個不同介質之間溝通的概念。」

「想認識這張專輯,不妨就從〈神探 The Detective〉聽起吧!」
「〈神探〉是會讓我自己感到很舒服的一個 R&B 風格,另外就是這首歌的故事線,我會將〈神探〉理解成精神世界的探索,他就像個神經病一樣去找一個紅衣女子,其實這個就是一種神經質的狀態。從音樂風格、故事內容上,我會想要推薦〈神探〉給第一次聽這張專輯的人。」
在這個嘻哈、電音與流行樂肆虐的時代,說是清流未免過於造作及自負,不過丁世光堅持以 90 年代的 R&B 浪漫傳遞自己的音樂理念,雖不見得能打進主流音樂市場,但衷於自我對音樂的感受已然顯得格外可貴。追求自己所嚮往是本能所致,也是人之常情,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Editor _ Liam Hsiao(#李恩)
Photograph _ Johnny Liao
Assistant _ Jerry Lee(#Jerry)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
標籤關聯文章 : #人物專訪
-
初衣食午舉辦期間限定「時尚升級再造工坊」,專訪 JUST IN XX 設計師周裕穎、Chiahung Su 設計師蘇家紘!
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永續發展」也從口後變成是許多品牌的共同目標。而過往我們也只是從一般的回收 (Recycle) 到現在成為 Upcycle 也就是所謂的升級再造,將不會用到的物品重新改製賦予新的價值,進而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效果。剛好這次台 ...2021-08-21 更新 -
專訪/誰說年輕人都是爛草莓!吳克群:「其實不是草莓族,而是這個世界偷走了我們的時間。」
繼上一張 2016 年發行的《人生超幽默》,吳克群睽違 3 年帶著他的新作品《你說我聽著呢》回歸歌壇,不過這回他端出的不再是一般的專輯,而是一部「社會影音小說」,結合影像紀實、人物專訪、歌曲⋯採連載的方式,為期半年陸續推出,這樣的音樂形式史 ...2021-08-21 更新 -
專訪 / 闖蕩香港歌壇 10 年,百變歌姬李幸倪:「粵語歌就是因為夠虐才動聽!」
香港,是一個離我們最近的華語地區,從 80 年代起我們就接受著香港文化的薰陶,包括電影、音樂與流行元素,如今雖然因為網路發達而讓我們的生活多了更多選擇,包括韓流、美式風格或日本潮流,但香港之於我們這個世代的人來說還是佔有那麼一個不可取代的地 ...2021-08-21 更新 -
專訪 /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郭雪芙:「純友誼還是有界限!」劉以豪:「順著感覺走吧!」
台劇《我們不能是朋友》由劉以豪和郭雪芙主演,這是兩人繼 2014 年演出《喜歡一個人》後第二次合作。改編自同名小說的《我們不能是朋友》劇情描述男主與女主褚克桓(劉以豪飾)和周惟惟(郭雪芙飾)分別都有論及婚嫁的男女朋友,卻在因緣際會下認識對方 ...2021-08-21 更新 -
獨家專訪/心情不好就聽國蛋吧!紙博士最看不慣的饒舌現象:「我覺得一直吵 Real 不 Real 很沒意義...」
有在關注台灣饒舌的朋友,肯定都對國蛋這號人物並不陌生,有人說他的歌曲有一種治癒的能力,每聽完一首歌就像是歷經一場「內心的療程」給人一種放鬆的感覺,他的演唱會更是如此。近期他與 Legacy 合作一場名叫鐵漢柔情的演唱會,依照往年的慣例,這場 ...2021-08-21 更新 -
專訪 /《我們與惡的距離》演活殺人魔!王可元私訊爆炸:「謝謝你讓李曉明們的人生被看見!」
社會寫實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以「無差別殺人事件」為主軸延伸劇情,由於題材新穎,在公共電視開播前就引發不少話題,而吳慷仁、賈靜雯等強大的演員陣容,也為這部戲增添了許多可看性。 ...2021-08-21 更新 -
年輕 Rapper 很多,但他們值得被記住!認識音樂之外的他們:新生代饒舌團體 8Ball!
雖然嘻哈文化在台灣不似歐美盛行,不過愛好者們的忠誠卻使台灣饒舌界持續有新血注入,不僅如此,近年來更是新銳輩出,不少嚮往嘻哈文化的 90 後新生代都紛紛以不同形式投入這圈子。 ...2021-08-21 更新 -
獨家專訪/饒舌歌手,不單只是在台上耍帥! JAYRoll:「一位單親媽媽努力工作,照顧她的孩子,那就是嘻哈。」
有在關注台灣饒舌圈的朋友肯定都對這段歌詞相當熟悉,甚至還能跟著旋律往下唱,沒錯,這一段歌詞來自饒舌歌手 JAYRoll 的歌曲〈J.R 蘿琳〉,極富渲染力的旋律和直白的歌詞,即使不常聽饒舌歌的人也會聽著旋律,頭跟著點。此時爭在聽這首歌的讀者 ...2021-08-21 更新 -
羅宏正單飛後仍感念 SpeXial 兄弟情誼!坦言自我介紹最難改 「我們」總是脫口而出 ……
那天下午宏正坐下來與我們談了他的最近,曾經幾乎天天在喊的團隊口號,他並不避諱提及,雖然在單飛後時常改不了口,但終究還是得適應。而單飛確實是宏正在演藝事業上不可忽視的重大轉折點,不過他仍把曾經身為 Spexial 一員的寶貴經驗銘記在心,並與 ...2021-08-21 更新 -
破億情歌製造機「周興哲」力拼轉型談電音:我會帶來更多的 EDM 作品!
當幾句歌詞映入眼中,腦海裡就不自覺地浮現出旋律,甚至已經開口跟唱了嗎?〈以後別做朋友〉、〈你,好不好?〉等歌曲在華語樂壇無人不曉,於 YouTube 更是累積了破億的 MV 播放次數,這樣輝煌的成績對中文歌來說相當罕見,也是非常不得了的成就 ...2021-08-21 更新 -
專訪/才 20 歲的 Karencici 憑什麼剛出道就引起轟動?我們訪問到了本尊:「我超想跟蛋堡合作!」
Karencici 給人的第一印象,老實說覺得她美得很有距離感,完全沒有 20 歲女孩的感覺⋯⋯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