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 1886 年 5 月 8 日,住在美國亞特蘭大的藥師約翰彭伯頓(John Pemberton)在自家的藥房架起了「蘇打噴泉」(Soda Fountain),賣起了剛申請專利(patent)通過的含糖飲料可口可樂,價格是 1 杯 5 美分,以今日幣值換算大概是 1.24 美元。


彭伯頓推出可口可樂的時機,剛好是美國處在三種流行文化的浪頭上。

不僅含有「古柯鹼」!從前的可口可樂還能夠抗疲勞、治頭痛?_(3).jpg


首先,可口可樂不是全新的產物,是彭伯頓改良自己之前的心血結晶「法國古柯酒」(French Wine Coca),但他也非原創者,只是跟著流行的腳步走。在彭伯頓的時代,古柯葉的重要成分「古柯鹼」(cocaine)已被萃取出來,上市之後由於藥效神奇,造成了瘋狂的流行,舉凡藥物、飲料、提神劑都不免俗要添加其中。彭伯頓模仿了一八六三年法國科學家安傑洛馬里亞尼(Angelo Mariani)的「馬里亞尼酒」(Vin Mariani),這是款含有古柯鹼且有教宗利奧十三世(Leo XIII)加持的藥酒。彭伯頓還在廣告上不知恥地寫了「性器官最美妙的補藥」(a most wonderful invigorator of sexual organs),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和馬里亞尼酒一樣大發利市。

結果法國古柯酒還是乏人問津。而且一八八五年,亞特蘭大政府當局開始了禁酒的立法。彭伯頓腦筋動得很快,將其中的酒精成分拿掉,改以當時很流行的非洲可拉果(Kola nut)取代,將它混合糖漿及二氧化碳氣體之後,以這樣的修改配方申請可口可樂的專利,而且為了加強印象,還請精於藝術字體的簿記員法蘭克羅賓森(Frank Robinson),設計了「Coca-Cola」水波樣的圖騰,暗示飲料中兩個重要的成分。


這些東西加進食物裡真的沒事嗎?
延伸閱讀>啤酒裡有大麻?小編精選 4 種「超令人意想不到的啤酒口味」 連啤酒裡都可以喝到棉花糖?



Let's Have A Coke : News Photo


對於彭伯頓發明上述飲料的曲折過程,史學家有不一樣的解讀。原來彭伯頓在南北戰爭(Civil War)時受了傷,為了解決傷口造成的慢性疼痛,只好長期服用鴉片,卻也因此上癮。鴉片成癮的人每天渾渾噩噩,此時由古柯鹼取代鴉片,一樣可以止痛,另一方面還可以提振精神,因此彭伯頓一試成主顧,進而發明了可口可樂。這種「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有點「以毒攻毒」的行為,我想也是彭伯頓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當時的流行文化是蘇打噴泉。蘇打噴泉說穿了其實就是一種可以將二氧化碳打入飲品的機器,讓消費者拿到時,還可以看到手中的飲料冒著泡泡。


不僅含有「古柯鹼」!從前的可口可樂還能夠抗疲勞、治頭痛?_(4).jpg


自 18 世紀至今,碳酸氣泡飲料仍舊深受歡迎,但在 1832 年新型蘇打噴泉發明之前,舊型的蘇打噴泉若操作不當,可能會引發小型氣爆,讓顧客與操作者淋成落湯雞。


為何蘇打噴泉會盛行?說穿了也是人類長久的誤解使然。歐洲人和日本人一樣,自古都認為溫泉有療效,不僅泡了可以消除疲勞,帶來健康,同時更有意想不到的治療效果,於是乎連有著氣泡的礦泉水,也認為對人體的健康有幫助。

可惜由於取得與運送始終都是問題,因此人們都無法在出產氣泡礦泉水的山區之外,享用到飲用那種冒泡泉水的暢快。這樣的渴望終於在 18 世紀有了頭緒。

1767 年,英國科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想到了解決方法─他將發酵的麥芽糊注入清水,藉由酵母產生而釋放的二氧化碳溶於水中。這種土法煉鋼的方法只能取得麥芽糊上少量含有氣泡的清水,不過也聊勝於無,至少在飲用時,口腔可以感受二氧化碳的浮動,雖然必須忍受那一點發酵的氣味。普利斯特利也不藏私。1772 年初,他寫了一本小冊子,將方法對大家公開。於是激起更多人想投入研究,畢竟誰掌握了方便且可以大量製造的氣泡水,就有大發利市的可能。


Soda Fountain : News Photo


不到兩年的時間,另一位科學家約翰馬明努斯(John Mervin Nooth)改良了普利斯特利的設計,還申請了專利,不過仍無法達到大量生產的目的。一切要等到19世紀初的亨利湯普森(Henry Thompson)製造了可以提供二氧化碳加入飲用水的幫浦才有所改變。這時大家暱稱這種飲品叫「蘇打水」(soda water),雖然裡面沒有半點蘇打。英國的流行在 19 世紀吹進了美國。耶魯大學教授班傑明席利曼(Benjamin Silliman)在 1806 年從英國買了一臺蘇打噴泉。因為覺得產能太小,於是他改裝加大的幫浦設計,也開始在美國多處賣起汽泡水及機器。但這種機器很恐怖,它會將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放在金屬的管中備用,所以操作不當時會發生氣爆。雖不致於傷人,但可能顧客與操作者都會淋成落湯雞。

所有的不便利在 1832 年被住在紐約市的發明家約翰馬修(John Matthews)解決了。他發明的蘇打噴泉是利用含有碳酸與碳酸鈣的大理石混合,靜置之後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接著再送氣入水槽之中。於是源源不斷的氣泡水就可以由幫浦打出,不僅可以裝入杯中暢飲,也開始有了裝瓶保存的功能,美國人開始流行喝這種蘇打水。

Worker Pouring Soda for Customer : News Photo


可別小看這種流行,蘇打噴泉在十九世紀之後影響力無遠弗屆,大家喜歡在有它的地方聊天、集會、用餐等,所以連藥房也不免俗地架起這種機器,賣起氣泡飲料。厲害的人還能將冬天保存下來的冰塊放到機器中,讓炎熱的夏天能喝到冰涼飲品,這是沒有冰箱的年代裡奢侈的享受。

美國這種依蘇打噴泉而來的所有社交生活,一直持續到 1960 年之後才慢慢式微,逐漸被百貨公司或影城商場取代。不過蘇打噴泉還存在我們生活之中,只是變成配角,存在於便利商店、酒吧,或者是吃到飽餐廳無限暢飲的吧檯裡。


不僅含有「古柯鹼」!從前的可口可樂還能夠抗疲勞、治頭痛?_(5).jpg


生活中常見的蘇打噴泉,除了自助飲料吧,在便利商店、速食店等都能看到。



為了取代酒精之後的空缺,加入焦糖與二氧化碳,除了提升口感外,更希望有養生的效果,因此在它上市時,彭伯頓大言不慚在海報上寫著可口可樂能夠抗疲勞與治療頭痛。這就和彭伯頓所處時代的第三個流行有關-所謂「專利藥」(patent medicine)在美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其實專利藥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應該要稱呼它為「成藥」(nostrum)。以今日的觀點來看,和非處方藥(over-thecounter)是一樣的。

它一開始源自於十七世紀的英國,當有人發明一種宣稱有益身心健康的藥物或補品,若得到皇室的特許狀(letters patent),便能在上市的時候大力宣傳,吸引消費者的青睞。英國皇室給與商品特許狀的做法,並非單純限於藥物及保健食品,提供皇室認可的授權認證(Royal Warrant of Appointment),除了顯示皇室尊榮,更重要的是刺激消費及增加經濟活動,今天仍然可看到它的影響力。

而承襲自英國的專利藥傳統,為何會在彭伯頓所處的十九世紀美國大量出現?大抵是因為美國在南北戰爭之後,國家的經濟發展日益繁盛,原先以農業為主、型態較為閒適安逸的生活環境,慢慢轉變成工作繁重與緊張的生活型態,於是不管是為了自身健康,抑或是增加活力,甚至是取得心靈的安慰,人們開始尋求藥品或營養品的補充,以減緩工作環境帶來的不適,或嘗試以此治療身體病變,因此刺激了很多人想出千奇百怪的「獨門配方」,利用它們招徠顧客。為了保證自己的心血結晶不被剽竊或模仿,便會為獨門配方申請專利;而美國政府尊重智慧財產權,至於內容物療效如何,也不見得會去背書,至於是不是真有療效,我想騙人的成分居多。




責任編輯:癮編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