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好萊塢養成了全球觀眾的電影認知,像是如果你在電影院的大螢幕看到上面這一種字體設計,你肯定會立刻認為這是一部喜劇,如果是下面這一種細的字體,你就知道這是一部科幻史詩片。除了在電影開頭和預告上有備受公認的字體之外,你是否曾經覺得許多好萊塢電影的海報,字體看起來都差不多呢?

從 1997 年的《鐵達尼號》(Titanic)到 2014 年《大法官》(The Judge),你會發現長期以來眾多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海報上,時常都採用這一種字體。原來這種字體是 Trajan,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受到歡迎及氾濫使用的電影海報字體。像是原版的《神鬼傳奇》(Mummy)到李安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這種字體都廣泛在各大電影海報中出現,甚至到近年來相當火紅的美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標題也同樣採用,究竟 Trajan 字體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原來 Trajan 字體起源自 1989 年,女性設計師 Carol Twombly 製作了這一套數字化字體,字體改編自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凱旋柱上的碑文文字,並由 Adobe 公司發售。因此當設計師打開程式要設計電影海報時,很自然就會用到這個字體。

Trajan 字體第一次用於電影海報,是 1992 年電影《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接著 1993 年有 3 部熱賣電影《絕對機密》(The Pelican Brief)、《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和《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都採用了這個字體,到了 1994 年 Trajan 字體開始於好萊塢無所不在。

Trajan 字體一開始被片商專門用在故事格局宏大、冒險犯難的劇情片,但隨著一些 B 級片想要把自己包裝成更大預算商業片一點,他們也會刻意在海報字體上選用 Trajan,另外為了貪圖便捷和省成本,許多商業片也會直接採用 Trajan 字體,來代替手繪風或特殊字體,這才讓 Trajan 字體逐漸成為了電影業界中的 Arial。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