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YOUTUBE
美國好萊塢養成了全球觀眾的電影認知,像是如果你在電影院的大螢幕看到上面這一種字體設計,你肯定會立刻認為這是一部喜劇,如果是下面這一種細的字體,你就知道這是一部科幻史詩片。除了在電影開頭和預告上有備受公認的字體之外,你是否曾經覺得許多好萊塢電影的海報,字體看起來都差不多呢?

圖片來源:YOUTUBE
從 1997 年的《鐵達尼號》(Titanic)到 2014 年《大法官》(The Judge),你會發現長期以來眾多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海報上,時常都採用這一種字體。原來這種字體是 Trajan,堪稱是有史以來最受到歡迎及氾濫使用的電影海報字體。像是原版的《神鬼傳奇》(Mummy)到李安的《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這種字體都廣泛在各大電影海報中出現,甚至到近年來相當火紅的美劇《權力遊戲》(Game of Thrones)標題也同樣採用,究竟 Trajan 字體是如何流行起來的呢?

圖片來源:pinimg.com
原來 Trajan 字體起源自 1989 年,女性設計師 Carol Twombly 製作了這一套數字化字體,字體改編自羅馬帝國皇帝圖拉真凱旋柱上的碑文文字,並由 Adobe 公司發售。因此當設計師打開程式要設計電影海報時,很自然就會用到這個字體。

圖片來源:medium.com
Trajan 字體第一次用於電影海報,是 1992 年電影《At Play in the Fields of the Lord》,接著 1993 年有 3 部熱賣電影《絕對機密》(The Pelican Brief)、《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和《桃色交易》(Indecent Proposal)都採用了這個字體,到了 1994 年 Trajan 字體開始於好萊塢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