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社團林立的今天,不少鞋迷會透過社群平台來分享個人球鞋穿搭亦或買了哪些限量鞋款,其中不難發現舉凡像 YEEZY 、THE 10 或是某大品牌的聯乘鞋款這些要價不斐的款式,所持有的往往都是年紀輕輕且尚未踏入社會的「同學們」,針對此現象,筆者在瀏覽球鞋論壇時便發現一名網友對此提出了有趣的觀點,他提到:「現在學生的價值觀不同了,以前國中時期一雙全白 Converse 基本款,就真的超屌了,直到高中 Vans基本款根本極品,現代呢?可能起碼要一雙 NMD 才能滿足一個學生的物質觀。孩子,不是鞋子狂就能飛上天。想想腳下的鞋,真的是自己努力得來嗎?如果是靠父靠母族,那就收起你的虛榮心吧!低調點,因為沒有什麼好炫耀的。好好唸書充實自己吧。」針對下面網友們的眾多留言,編輯整理出了幾點關於兩代鞋迷價值觀的差異性,或許看完也會跟我一樣頻頻點頭表示認同!
沒有 5 張小朋友不算「雙鞋」的年代
首先我們先從各品牌對於球鞋定價方面來下手,知名潮流媒體 COMPLEX 曾做出一篇報導,主要探討的主題是「未來 5 年美國球鞋市場的變化是如何?」,其中一點提到因為未來消費者願意花費更多錢購買昂貴鞋款,因此會出現球鞋原始售價會逐漸提高的現象。關於這點,其實不只美國,是全球都將面臨的問題,請各位老鞋迷們仔細回想在當初到店裡買鞋時,整面鞋牆甚至是整間鞋店幾乎很難出現 4000 塊以上的款式,且沒有考個前三名或小康家庭連走過去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但今非昔比,隨著球鞋科技日新月異,品牌得投注更多人力來研發符合現今趨勢的鞋款亦或功能,所耗費的成本自然隨之提高,再加上後期銷售模式的改變以及 Reseller 市場的推波助瀾下,要買到自己真正喜歡的鞋款皮包內沒有 5 張小朋友是買不到的。
回到今天一開始的主題,現在學生沒有 5000 塊沒辦法滿足上課基本條件這點,我們認為倒也不能完全將問題完全導向現在學生價值觀偏差的面向,畢竟時代背景不同,物價當然會被消費環境給影響,不然你現在用 5 塊去買一包王子麵給我看。
選擇變多想要的自然就多
若各位仔細觀察很輕易的可以發現,一個月內各大品牌所推出的款式比起過去真的高出太多,其中較為昂貴的聯名款式也占著一定比例,我們單以 Jordan Brand 在 2017 年所發行的鞋量為例,光在去年之中就有高達 174 雙鞋款迎來發售,等於每兩天就會一雙 Jordan 鞋款釋出,此舉絕對可以為品牌帶來可觀的收益以及具有延續話題的效果,但不免讓人產生「球鞋買不完」的感覺,而新生代鞋迷可以接觸到球鞋資訊的渠道相較於過去我們僅能透過雜誌、電視來說,也卻實在無從比較。
與眾不同到只求認同
上述兩點是討論時空背景不同的情況下,兩代鞋迷對彼此間的誤會,但第三點「從與眾不同到只求認同」絕對是兩代鞋迷對於流行認知上最明顯的心態差異。尤其對於撞鞋這件事,過去我們總會認為能避則避,知道班上同學買了這雙 NIKE SB 自己就不會因為也喜歡而硬買搞到撞鞋的窘境,當然,像全白 AF-1、SuperStar 或是 Converse 這類撞不怕的經典鞋款就例外。但綜觀現在同樣熱愛球鞋的朋友則是由於皆由網路平台上吸收資訊,導致喜歡的品牌或風格都太過於一致,因而產生沒有穿搭上的自主風格,變成什麼流行就穿什麼的潮流複製人或罹患潮流中二病,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從下圖得知。
▼ 我只是輕微而已
下一頁看兩代鞋迷觀念差異的最後一點!
用行頭交朋友
熱愛流行事物或喜歡球鞋當然是件好事,因為這表示我們興趣相仿(自己人啦),但當過於喜歡而「變向成癮」就絕非筆者所樂意見到的,很可能是為了同儕之間的比較,「他買一雙上萬塊的鞋,我必須跟進才能融入他們」、「這雙鞋我超愛,但沒錢只好跟爸媽要」「我腳上踩著 3 萬塊的鞋子,我超秋」……等諸如此類的心態想必新生代鞋迷最能一秒惹怒老鞋迷的行為吧!
其實今天與各位討論這議題的目的,並非要兩代鞋迷爭個你死我活,或是凸顯現在學生多好命以前多歹命,而是以中立的角度探討兩代鞋迷之間所面臨的環境落差,雖然現在網路資訊發達,但筆者認為在經濟尚未自主之前,先不要只想著入手這些高端單品而是多替為你付錢的爸媽著想,否則回過頭會發現一切都是浮雲啊,套一句潮流圈的老話「靠自己本事得到的錢才值得炫耀」。對此,也歡迎各位在底下與我們補充說明你的看法,亦或延伸閱讀「全身都是神物就是會穿搭?小心你已經感染潮流中二病」的報導。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