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大腦中的外側韁核(lateral habenula)是大腦中海馬體下方的一個小小核團,是大腦的「反獎勵中樞」,其介導了人的大部分負面情緒:恐懼、緊張、焦慮等。它與中腦「獎勵中心」的單胺核團相互「對抗」,左右了人類的情緒,而當外側韁核的簇狀放電發生時 (一種特殊放電方式),就是造成抑鬱症發生的充分條件。
團隊研究發現,在抑鬱症小鼠模型中,韁核神經元的放電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正常小鼠是單次放電,抑鬱症小鼠呈現出了高頻簇狀放電行為。」胡海嵐舉例,這好比一個是步槍,一個是機關槍,「高頻簇狀放電如機關槍掃射一般,對『獎賞中心』過度抑制,讓小鼠感受不到快樂,從而產生抑鬱。」
同時,胡海嵐團隊還解開了「氯胺酮」快速起效的謎團:因為它可以快速阻斷外側韁核神經元的簇狀放電。
▼第二篇:邁出藥物研發第一步
發現了病理原因,最終目的就是為研發出對人體安全有效的快速抗抑鬱藥物。作為基礎研究,胡海嵐團隊的另一重大發現就是,發現了多個嶄新的藥物靶點,可以來阻止這種大腦的異常放電。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