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電子舞曲(EDM)」在這個科技時代已是主流雖稍嫌矯情,但我們都無可否認它在近幾年的飛速成長,不僅眾人對它的接受度大幅上升,更不乏在發覺電子音樂的迷人之處後,以其為志而投入發展的音樂人,甚至能在現下最大宗的「流行音樂(POP)」當中,聽到不少以電子元素點綴的橋段。


不過無法視而不見的,是我們知曉仍有人對「電子舞曲」抱持過往的刻板印象,在筆者看來這似乎是「台灣」特有的文化偏見,但也沒什麼好拿來多加說嘴,畢竟每個人對音樂的喜好本就不同,筆者更想讓各位知道的是,在電子元素的熱度升溫之前,我們周遭早就有那麼一群致力於電子音樂發展的夥伴們,他們默默堅持著推廣 EDM 這檔事,並不隨波逐流,而「林哲儀」正是其中一人。



提到 DJ Mykal a.k.a. 林哲儀,不難猜想你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那個在世大運表演的 DJ?」是啊!他與主辦單位研討、精心準備的十五分鐘演出,被某些人批評得一文不值,連筆者都為他抱不平,訪問開門見山向林哲儀說起了這檔事,而他的反應令人意外,即使也曾因為網友的反應而感到難過,但他更在乎的是一開始對主辦單位的承諾,以及自己接受「挑戰」的過程。


「我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當初對主辦單位承的承諾。」


回想世大運普遍被批評的演出,林哲儀本人並不後悔,他一直都將這次的經驗視為一個重大挑戰,被問到演出的音樂風格是否因應世大運主題而受侷限時,他是這麼說的:「典禮做的就是一個聲光秀,在定位上與一般 DJ 演出本就不同,而這也必須拉回我一開始與主辦單位規劃的方向是什麼,如果這是一個真正的秀,那當然要有最棒的整體效果,再說要在十五分鐘的演出中加入各種元素,並融合台灣本土文化,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我覺得我做到了。」

          

        

而對於所謂的「冷場之說」,就連筆者都認為沒必要多做解釋,因為從不同媒體、不同影片、不同的拍攝角度看下來,本就會讓一件事實呈現不同樣貌,真有興趣知道真相,還不如詢問當天在場的觀眾及選手們。


「我想讓大家知道,其實 DJ 就與一名歌手沒有兩樣。」


談到近年來的 EDM 崛起的現象,林哲儀看起來有累積了一萬年、道不盡的故事:「所謂的 EDM 風潮不單只是電音,而是整個音樂產業裡的重要元素,即使許多人說 DJ 與流行歌手的合作會使得創作過度商業化,但我也會站在正面角度去看這件事情,因為這不可否認地能讓更多人開始認知到 EDM,也能更深入了解,其實 DJ 就像一名歌手一樣,只是呈現方式不同罷了。」



「你願意花錢看台灣樂團,那你會以相同的方式支持台灣 DJ 嗎?」


這麼一說,的確有不少人認為 DJ 僅僅是在台上「播放」音樂,而非「演出」,「過去在台灣提到電音會被貼上莫名其妙的標籤,甚至是汙名化,當然這次能在世大運上表演,想必又代表了一些轉變,在越來越多人認同的情況下,我們更需要努力的,是讓那些會去追百大 DJ、追大 Party 的樂迷,開始留意台灣 DJ。」林哲儀努力了這些年,說起對夢想的憧憬,我們依然能在他眼中看到無法熄滅的火炬。


他接著說:「就像 20 年前聽搖滾樂團一樣,我們願意花錢去看國外樂團來台灣開的演唱會,單場隨隨便便都是成千上萬人,後來隨著搖滾樂在台灣成長健全,大家也逐漸開始以行動支持台灣樂團,這個『互相助長』的概念,是否也能套用在電子音樂以及台灣 DJ 身上?」



其實現階段許多台灣 DJ 的創作能力並不下於百大 DJ,無論是主流的 EDM 又或是實驗性的電子創作都已經來到一個水平,如果我們都是喜愛電子音樂的樂迷,你應該也跟筆者一樣,希望這個產業在自己的家鄉發光發熱吧?或許我們都可以開始花些時間,聽聽台灣本地的電子音樂創作者。


「我的音樂風格?亂七八糟!」


說到個人曲目的創作,林哲儀雖擁有長達二十年的 DJ 資歷,但在這部分他其實才算剛起步,不過當筆者問到他是否將自己擅長的混音歸類在哪一種音樂風格時,他卻不需要任何的反應時間:「你問我的音樂風格?就是亂七八糟啊!不管是開始寫樂評、經營唱片公司、當DJ,其實我的初衷都很簡單,我只是想要找到各種不同方法去分享我喜歡的音樂,既然我喜歡的音樂不是只有一種,我就不會把自己限定在一種音樂類型裡面,簡單來講就是穿衣服的『混搭』吧。」


繼去年底發布了第一首創作作品之後,近期最新釋出的〈SUMMER BE∆CH〉竟請到玖壹壹—健志(Ken_G)來擔任 Vocal,並將自己腦中的夏日元素灌注音樂當中,你可以聽到充斥著野性氛圍的開頭,甚至是叢林鳥叫聲,而後急轉直下到慵懶的海灘風情,Vocal 一進整個 Chill 到不行,而這一切都脫離不了我們印象中的夏季,是首聽來相當過癮、洗腦的歌曲。(完整版傳送門)


DJ Mykal a.k.a. 林哲儀 - SUMMER BE∆CH ft. 玖壹壹 Ken_G

       

除了熱衷於音樂事業外,另一項對林哲儀來說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興趣便是「潮流服飾」,與諸如 OVKLAB、REMIX、Ionism 等元老級台灣品牌熟識的他,其實最早是從日本的裏原宿文化開始接觸潮流,到後來台灣有了自己的街頭文化,就一直與這些品牌保持著不錯的關係,然而除了對服飾本身的熱愛,支持與「音樂」相關的品牌也是他長久以來對服飾保有熱忱的因素之一。


「音樂一直都與時尚潮流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我喜歡有自己風格的服裝品牌,當時與陳柏霖做 BCDC 的時候我也喜歡以音樂為靈感來創作,所以我覺得這些台灣品牌除了努力打造時裝之外,也努力在經營「一種文化」,我覺得這對台灣現在的市場來說相對困難,但他們又有辦法維持各自的風格,實在不簡單。」沒錯,我們無意間發掘了另一項會讓他眼冒火光的事物。



在聊到林哲儀近幾年關注的潮流服飾品牌,他更是滔滔不絕:「KTZ 是我近年相當喜歡的品牌,他們四年前的一季服裝設計靈感來自 80 年代重金屬樂團,因為我學生時期玩團時聽很多 80 年代重金屬搖滾,所以 KTZ 那季的設計才真正吸引到我,我向來特別注意跟音樂相關的品牌或設計。」


「老實說我也一直在留意 A Bathing Ape 的動向,畢竟他是最早啟發我的潮流品牌,在 90 年代時我覺得他做過不少蠻了不起的音樂跨界合作,當然還包括也是不停自音樂取材的 UNDERCOBER,高橋盾時常以音樂作為他的創作靈感。近年我留意的另一個品牌叫做 NILØS,它是 JULIUS 的副牌,也是由於它主要以音樂為導向,還有一個來自日本的品牌 Full-BK,它是一個蘊含大量 90 年代及運動元素的牌子,這些是我這兩年比較注意的品牌。」



「對 Supreme x LV 不感興趣,我寧願穿樂團 Logo 的 T-shirt。」


接著筆者好奇追問了林哲儀對前陣子火熱到不行的 Supreme 與 LV 聯乘之作是否感興趣,林哲儀表示不排斥,卻也沒有特殊感覺,畢竟市場上大家各有所好,如果品牌之間的聯名可以產生話題、效應也是無可厚非,重點是這個品牌有沒有做出自己的價值,但要是連聯名的意義、定位都模糊不清,那就會有令人不以為然的感覺。


當然這樣的意識也反映在林哲儀的私服穿搭上:「我私底下穿的就是這些品牌,也喜歡穿一些與音樂有關的服裝,這些品牌或許沒有那麼大的知名度,即使只是一般的樂團 T、音樂人 T 我可能都會穿,簡單來說,無論任何事情我都會以音樂的角度為出發點去看。」這下編輯我才知道,原來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的執著可以達到這種地步。


    林哲儀表示自己對 Supreme 與音樂人的聯名更感興趣。(圖為搖滾歌手 Neil Young)


訪問過後,說對林哲儀有所改觀絕對是太老套,但他對於音樂與服裝的熱情,的確在短短幾十分鐘內表露無遺,即使只是嘗試,我們都該學習堅持自己的熱忱到底,那股難以比擬的毅力是筆者開始尊敬他的頭號原因。林哲儀也表示之後會鞭策自己增加音樂產量,更希望能讓去年底方成立的滾石電音廠牌越來越好,相信這只是他 DJ 生涯的第一個二十年而已。



Editor _ Liam Hsiao(#李恩)

Text _ Liam Hsiao

Photographer _ Johnny Liao

Special Thanks _ Cafe de Gear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