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讚揚「我低頭,但我不認輸」的悍操精神,今年 JUKSY 與 Dr. Martens 聯手尋找為了夢想、為了生活、不願向社會現實低頭的熱血分子,歷時一個月,我們從全台各地的悍操型人中選出八位最狂悍操,分為兩篇主題文章,將會細探到城市角落,傾聽各個行業中的辛、酸、甘、苦,想一睹「牛肉公主」的最美身影?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見證他們出賣汗水、堅持不懈的悍操精神。

「你無法改變以前的事,但你可以決定你現在的樣子。」
第一眼看見張登傑,你或許會被他端正的外表、開朗的氣質吸引目光,但當你細看他,會發現他的左腳是以義肢支撐著,十歲那年的一場車禍,紮紮實實的重擊了張登傑的人生。「那天我要去參加學校的冬令營,因為時間來不及,只好請學長載我,結果垃圾車沒看見我們,直接催油門,我就這樣被捲進車底。」回憶中,當時載著他的腳踏車被整個輾爛,張登傑的左腳、腹部以及臀部也全都血肉模糊。

禍不單行,被送到鄉下市立醫院診治的張登傑遭遇誤診,醫院為了規避責任,拖延最佳救治時間,而後輾轉由母親居中協調,但已經拖延了一周。「那時候我醒過來其實就已經鋸斷腳了,當時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 "截肢",只知道我想活下去。」失去左腳的張登傑,為了不想被當成異類,開始一年四季都穿著長褲,不能見光的左腳陪伴他一路到了大學。

「後來會想拆外觀(義肢客製化外觀),是因為受到網路上一個女生的影響。」張登傑說,看見別人和自己遭遇一樣的事故,但對方卻完全不刻意遮掩,反而活得更酷、更有自信,也讓他更想勇敢面對真實的自己。也因為這樣,張登傑創建了「物以類聚 義肢獨秀」社團,與社團團員一起健身、舉辦活動,要將這股正向的力量擴散出去。


「沒有行不行,只有要不要。」
現在的張登傑接下了家中的大王茶葉生意,除了親自參與製茶流程、銷售以外,還親自研發、創新商品。「我們家是做傳統茶,現在就有研發新產品,讓一心三葉的精緻茶葉也可以現沖現喝。」張登傑笑著說,眼神中充滿熱情,在他勇敢面對自己傷痕的同時,也以強悍的心、過人的行動力,為自己走出更開闊的生命之路。
---------------------

「認命,但不輕易認輸。」
來自雲林的李富正,六年前與國中同學共同創立了「好蝦冏男社池塘餐廳」,他們養蝦、自產自銷,也經營餐廳、民宿,甚至舉辦體驗養蝦活動,這一切的起源,都是來自一份對故鄉的堅持與熱愛。「雲林這個地方就是以水維生,是水把我們養大。但阿公那一代大量噴灑農藥、破壞環境,變得沒有辦法養殖魚蝦。」李富正說,因為這樣的契機,他開始思考,如何用生態養殖、永續發展的態度,重現小時候的養殖業盛況。


「最辛苦的就是前三年,要克服資金啊、技術問題,還有家人反對。」李富正說,之前曾經遇到停電,花費 160 萬資金的石斑魚在一夕之間缺氧死亡;也曾經因為霸王級寒流來襲,整年的辛勞都化為泡影,虧損了好幾百萬。「但開始了就沒有退路,眼淚擦一擦還是得做。」盡量找方法解決、彼此打氣,靠著一股回鄉打拼的單純衝勁,讓李富正一路跌跌撞撞,卻依然強悍的為理想奮鬥。


「回鄉養蝦只是藉口,回鄉打拼才是我想做的!」
老一輩的觀念裡,年輕人養大就是要出去拚事業,但李富正這樣說:「年輕人不回來,我們就去影響老人家,和他們合作。」讓老人家對土地、對養殖有信心,有實質的收入增加,年輕人也才會更有鬥志回鄉。農村雖然正在急速地老化,但李富正保留了對農村生活「美」的記憶,即使只有一點點的可能性,也絕不放棄。「農民、漁民都是賭徒,賭過了,就會是我的。」李富正笑著說。
--------------------

「在我還沒有夢想之前,牛肉攤就是我的夢想。」
走進市場的牛肉攤商前,一頭淺色麻尾與精緻臉龐,透出與這個環境不相襯的氣質。她是何孟耘,接下媽媽辛苦經營 20 年的牛肉攤,為了家人、也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怕外界奇異的眼光,她只堅持自己想做的。「我們家三姊妹都是媽媽一手帶大的,也因為這家店,我們有了自己的車、自己的房子。」何孟耘說,在她接手之前,原先牛肉生意是由二姊在幫忙,但因為二姊有從事美髮行業的夢想,毅然決然離開原本的牛肉生意,開始逐夢。「我可以理解姊姊的心情,但我不想放棄這家店。」因為這樣的想法,她一肩挑起扶持牛肉店的使命,而這一做,更堅定了她的決心。

「我很討厭客人對我還有我媽說,啊妳女兒這麼漂亮,怎麼讓她在這裡浪費。」何孟耘講到激動處,她從來不能理解為什麼在市場就要被形容為「浪費」,但卻一而再地被建議應該去當櫃姐、模特兒。「其實我也有在接一些畢製、時裝秀,但我也沒有林志玲那麼漂亮,模特兒汰換率又很高。但是賣牛肉,我可以做到六十歲還繼續做。」何孟耘笑著說。

問到有曾經對這個工作感到遲疑或厭倦嗎?22歲的年輕靈魂,還是有卡關的時候。「我很喜歡群居生活,以前做飲料店、潮牌服飾的時候,一出門就會有很多人可以聊天。」市場裡年紀相仿的朋友比較少,何孟耘坦言,一開始曾經因為寂寞而倦怠,也因為年紀較小,常常被客人不信任、甚至懷疑起牛肉專業,但她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證明自己,用強悍的心捍衛對於理想的堅持。


「我不要被人看不起,我要有所成就。」
從國中、高中偶爾到牛肉攤幫忙,一直到大三、大四正式接手,過程中的艱辛在所難免。「曾經有一個晚上生意太好,有個客人突然叫我,我直接切掉自己的一塊肉,但還是洗好手、換個手套繼續切肉。」何孟耘說,那天手套一拿掉,滿手都是血,但可能因為太常切到了,其實已經不太害怕痛的感覺。
真正讓她感受到痛的,卻是外婆和媽媽通電話時,說的一番話。「我們三姊妹一直都是家族裡的開心果,我們很喜歡裝扮自己,比如說穿環或是刺青,我覺得這是一種美、一種藝術。」但外婆卻跟媽媽說,家族成員怕三姊妹把其它孩子帶壞,讓媽媽為此流下眼淚,也讓何孟耘堅定要有所成就,捍衛自己、捍衛牛肉攤,也捍衛母親的心。
--------------------

「沒有試過,別說你做不到!」
擁有師範大學研究所的高學歷, 32 歲的梁勝智,跌破眾人眼鏡的回到彰化田尾鄉,開啟了自耕農夫的生活。「我原本是唸攝影、也是做攝影的,但就覺得待在台北都是窮忙,沒什麼成就感。」就因為這股「台北不是我的家」的失意,離家十幾年在外打拼的梁勝智,興起了返鄉的念頭。

返鄉後的路沒有想像中順利,先是父親發生意外從二樓摔落造成脊椎斷裂,接著是颱風來襲將整個溫室掀掉。但這些都沒有讓梁勝智的意念動搖,真正需要對抗的,是家人的聲音。「因為離開家太久了,會有很多摩擦,工作上也會質疑我的作法,比如說怎麼施肥、怎麼噴藥,很多觀念都不同。」梁勝智說,畢竟是唸到研究所的高學歷,家人也無法認同他回來當農夫,也因為如此,他更不想輸、更想要做出成績來證明自己的決定。

「去年颱風來,每天都工作二十幾個小時,那時候很痛苦,每天都是汗水和淚水一起掉!」非農業本科的梁勝智,靠著不斷進修上課和哥哥的協助,當然還有數不盡的咬牙苦撐,才有了今天的19號農場。除了種植,梁勝智也自己販賣作物,「每次看到市場阿公阿嬤也都辛苦的在賣,就會覺得很心酸,連他們都那麼認真,我就更想要成功!」講到這裡,深刻感受他強悍又堅毅的心。


「因為沒有退路,只能繼續做了。」
聊到台灣農業生態,梁勝智也感嘆台灣資源分布不均。「看到很多農夫辛苦的種,但都賤價買給大盤商,大盤商再高價售出,就覺得很心疼基層的農民。」因為這股義憤填膺的使命,梁勝智不斷地開拓更多不同的經營模式,堅持自栽自賣、永續使用土地,不過度施肥,這份愛惜土地、愛惜故鄉的心,就像梁勝智付出心力培植的 19 號農場,不斷茁壯,義無反顧地發著光。
1960年誕生的Dr. Martens,早在70年代融入音樂DNA之前,深受建築工人、警察、郵差及醫護人員的喜愛,透過革命性的氣墊鞋底給予腳底支撐、與紮紮實實的高筒牛皮給予腳踝360度的保護,是長時間勞動的工作族群完美的鞋款選擇;此外,更因為Dr. Martens 這雙1460八孔靴的帥氣,讓穿搭者擁有抵抗體制的勇氣與人生態度;真正的馬汀客不只是表面上的叛逆,而是不願人云亦云的永不妥協,才造就了無與倫比的馬汀大夫!如同這些出賣汗水、悍操精神滿滿的甘草人物,Dr.Martens 馬汀大夫以堅硬的皮革、防水、防油、抗磨的鞋款特性,陪伴這些最狂悍操走過職業中的辛、酸、甘、苦,成為這些故事背後的悍操精神最大的支撐。
更多悍操精神代表鞋款,連結到:
Dr.Martens Taiwan
【你以為這四個悍操人物已經夠勵志了嗎?下週五還有更多故事不容錯過!】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