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個經驗,就是在逛街時,突然看到一件商品,就一股腦的把它買了下來,等到回家後,才發現這個東西根本不適合自己,或是不實用,之後被推在家裡的儲藏室,直到大掃除時才被拿出來丟掉。如果有的話,不妨思考一下,為何當初會買下這個東西呢?
▼就像是肯爺為了演唱會所開的快閃店,也吸引了大批年輕人排隊購買!
而這樣的行為,不禁讓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衝動購買?其實所謂的衝動購買(非計劃購買)就是指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是之前沒有預定或意識到的商品,消費者的衝動購買決策是在進入購物場所之後才形成的。而衝動購買在情緒上,當下會突然涌現出一種強烈的購買欲望,並且馬上行動,直到冷靜下來後,才會脫離這種狀態。
如果將這種行為投射到流行上,是不是也有許多單品,是你不需要、不想要的東西,只是因為當下的情緒,讓你買下呢?現在就隨著 A 編一起探討吧!
1. 商品特色搶眼
如果要說到當下會影響情緒的單品,無非就是設計上吸睛,或是俱備質感,與自己腦中嚮往的形象契合,繼而覺得這件單品非買不可!而在當下的情緒,或許你會試穿,有些人會幸運地從試穿後,回歸冷靜的狀態。不過大多數人在當下,正因為被激烈的情緒所控,導致判斷失靈,便只剩下購買一途。這也是為何許多人在逛街時,希望能有個中肯的朋友陪同。
▼肯爺在演唱會快閃店裡,商品其實都以基本款為主,不過透過從街頭文化而生的字體,帶來了相當可觀的商機!
▼ adidas 在推出 Ultra Boost 劃時代跑鞋後,便在舒適度上有著卓越的表現,也因為這點,吸引許多人購買。
2. 促銷、折扣吸引購買
當我們看到跳樓大拍賣、清倉等字眼,隨即會讓大腦覺得在其中挖到寶,也許能發現平常想買,卻礙於價格下不了手的東西。當這種觀念養成後,會很常因為看到折扣,就以為自己撿了便宜。不過價格比原價便宜,卻反而成為一種負擔,因為買回去後,可能從來沒使用過。所以在購買的當下,應該先把價格與商品分開來看,先確認自己有需要再來考慮價格,才是聰明的購買方式。
▼而淘寶之所以吸引大家瘋狂購買,便是因為價格實在是太低了。
3. 精美的廣告打中消費者
許多品牌除了會發佈季節的形象照外,也會與媒體合作,像是雜誌的露出、流行網站的曝光,都是一種方式!而在這樣精美的形象,會成為一種強大的促動力使消費者買單,撇開實用性不談,這也是利用消費者心中的虛榮感,希望自己變成這樣,或是希望自己能穿到他,讓人知道我多有品味。
▼像是《SENSE 》雜誌替 Visvim 2016 秋冬系列拍攝的形象照,就可以視為品牌一種推廣方式!
4. 實用性成為考量
當然啦!實用性也可以做為衝動購買的原因之一,像是你在逛街時,原先只是想看看,沒有要購買的意願。不過在看到某雙鞋子後,覺得這雙鞋很百搭,與自己衣櫃的單品都很相容,通常這個時候,假如沒有其他選項,又有閒錢的話,那這雙鞋被購買的機會就非常高。不過在買回家後,實用性被打折扣的情形也是屢見不鮮。
▼經典的 Stan Smith 回歸流行後,許多人都爭先恐後搶穿。這樣的趨勢不只複製人當道,也無法確定這是跟風?還是真的實穿?
5. 名人穿過就想買
最後一定要談到名人效應,像是肯爺常穿 adidas Ultra Boost 全白款式被人拍到,或是余文樂在電影《志明與春嬌》中,穿著一雙 New Balance 996 啪啪造,都增加了這些單品的能見度,成功吸引大家購買的慾望,甚至會使單品的價格,有著大幅度成長。不過在買這些東西時,是因為名人穿過就想買,還是真的覺得帥,真的很好搭、很好穿呢?
▼《志明與春嬌》的片段。
▼ New Balance 996 因為在電影的露出,又是余文樂穿過,讓原價 4000 多台幣翻漲到了 8000 多台幣。
如果你不想要衝動性購買的話,會建議你在購物前,先冷靜下來好好思考,這件商品的價值,有沒有用處等,如果很難冷靜下來,就讓自己先離開現場,等到慾望降低後,再好好思考。而且現在人們太容易因為他人的影響,出現跟風、追隨的情形,反而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希望大家在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在下次購物時,好好的斟酌一下囉!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