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是一種潮流,深深的底韻透露那若有似無的氛圍。影視作品是心靈糧食,值得細細品味。


如風一般地、似夢非夢

灌溉心田

文字、藝術、電影。世界上有那樣一群人,在生活中不斷尋求心靈的完整,透過對生活的細細品味,這樣沈穩、卻默默成為一種文化主流。他們,就是「文青」。

文青們一直不斷在變化,同時不斷為社會帶來新的觀點與角度,例如咖啡廳文化的興起、劇場文化的轉變,甚至讓許多獨立電影、獨立書店找到專屬的市場對象。

今天特別透過《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技術,觀察文藝青年的網路脈動,找出現下最受喜愛的十部、屬於文青的心靈影視作品,一起來談談這個獨有的藝文饗宴。


10. 目送 1949 龍應台的探索

這部根據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拍攝的紀錄片,講述遷台 60 年的故事。書中提到的那些人與事,在紀錄片中生動展現。


從真實的故事出發,講述那些一別數十載的家庭、過著怎樣的人生,從文字到影像的張力,都獲得許多觀眾的青睞。


9. 日曜日式散步者

1933 年,台灣第一個宣揚超現實主義的詩社「風車詩社」成立。日治時期的台灣,不僅政治環境深受日本殖民影響,其文化也隨著政治歷史的脈絡輸入。


這部作品不只單純記錄風車詩社的緣起,在內容上更追溯文藝風潮、歷史與政治,對於超現實主義的史料挖掘,交錯、對話,展現風車詩社的精神。


8. 世紀末的華麗

短片《世紀末的華麗 》,出自朱天文1990 年創作的小說。這部作品紀錄著台北都會八O年代的光怪陸離,沈可尚導演形容,拍攝這部片,這如同經驗一次次跨越時間、性別、媒材語言的闖蕩歷程。


朱天文小說的巨大魅力,就是富涵超越影像限制的文字。這部短片,正是如此。


7. 重版出來

乍看之下是一部小品勵志劇,但是全劇緊扣漫畫出版產業,從創作者、編輯、業務、銷售員等等角度,每一個著眼點都非常穩固而不偏頗,讓整部作品看起來更寫實、也更有說服力。


這個需要「夢想」支持的產業,在這部作品中完整展現。拍攝節奏上不如大製作的戲劇,但背後的意義與抽象概念,為此作品創造高評價的深度。


6. 冰箱

原著作者為柯裕棻,將人的感情形容成「冰箱」,打開來看,明亮可喜,關起門後是嗡嗡的黑暗。什麼都不會腐爛,埋在霜雪的角落。有時很滿有時很空,一切都可以保存很久,冷冷的,可是很新鮮,看起來都像昨天。


從這細膩的文字,就可以感受到文學與影像碰撞的強大後座力,讓這部影視作品登上排行榜第六名。



5. 我城

陳果執導的《我城》,掙脫了文學影像的美學設定,並不囿於精緻、唯美、婉雅,以致呈現出來的時、地、人特別活潑。那種活潑是只有這樣的西西、這樣的陳果、這樣的團隊、這樣的香港才能衍生出來。


以電影的視線交出了後殖民的香港,拍著拍著,更反過來捕捉作者的大半生,造就了這部作品的奇蹟。


4. 逍遙遊

《逍遙遊》跟隨余光中夫婦,牽引出詩人的鄉愁、文學啟蒙、寫作風格與文壇交遊,更可見其走過中西思潮交會的歲月,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


透過影像與文字,看到詩人一路走來的人生、對寫作的執著,以及對人生態度。


3. 老海人洛馬比克

此作品的導演鄭有傑說:「小說是瞭解歷史的最好方式。」


《老海人洛馬比克》故事背景是 1960 年代的蘭嶼,在片中呈現當年漢人與達悟人的關係,讓觀眾去思考這一路走來,遺失了些什麼,又留下了什麼。即使一部片子沒辦法改變政策,但可以改變觀眾心裡的想法,也許就能夠在將來做出不一樣的決定。


2. 書店裡的影像詩

《書店裡的影像詩》,透過導演侯季然的影像詮釋與敘事手法,為 40 間台灣特色書店帶出不一樣的意義。一段段動態的流轉,是獨立書店背後精采動人的故事,以及書店老闆對生命追尋的意義。


而看似各自獨立的故事,又因書店老闆的生命態度,使這些故事有了生命,彼此之間也更緊密聯繫。而目前由夢田文創製作的《書店裡的影像詩》第二季作品也即將出現在大家面前,8 / 15 開始會在 LiTV 線上影視和中視首播,有興趣的網友可別錯過囉!


1. 路邊野餐

透過非線性的敘述手法,《路邊野餐》用可稱得上迷幻、非主流的手法,讓詩人的旅途如同多層次的夢境般,交錯卻不忘讓觀眾有跡可尋,一再的引人細細咀嚼、玩味。


本作品在藝文界引起的迴響不可謂不廣大,大部分的觀眾都給予極高評價,加上導演畢贛在此作品上的高度成就,讓這部片拿下本次排行榜的第一名。


本篇分析報告使用「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



DailyView曰:不知道這一位算不算早期的文青喔?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