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評價(普通、傑出、精湛、完美):精湛
對於部份的人來說《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系列作是一種歧視,因為在美國對華人的印象似乎是每一個人都會功夫,會有如此的刻板印象大概也來自於李小龍曾在美國好萊塢颳起的功夫熱潮,雖然這種印像是一種不太正面的看法,但以功夫創作為題材的電影也慢慢在好萊塢自樹一格,使許多不曾接觸中華文化的人能逐漸深入瞭解,就像《功夫熊貓》系列作,每一集皆有一項相當突出的中華文化,不論是信仰、知識、習性,都能夠在電影中看到,並且《功夫熊貓3》(Kung Fu Panda 3)聚焦在中華文化地人的內息,也就是的『氣』存在及運用,當中所涵蓋的創意相對於前兩集更加多樣,進而完成了富含中華神秘奇幻的精湛作品。
對於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而言《功夫熊貓3》的種種設定相對不陌生,不論是蓋世五俠的動物選用,以及食物與筷子的橋段,或者長幼有序的先後,都能從生活中體會,就好比蓋世五俠,分別為:虎、鶴、猴、螳螂、蛇,這五種動物分別代表一種拳法,電影中所出現的麵、包子、中華炒鍋、煙火、瓦片與屋頂大多都以綠紅為主等等,皆是電影對中華文化的重現。
其中相當重要的美術概念就,透過雙導演的分工與編織,亞歷山德羅‧卡羅尼(Alessandro Carloni)及珍妮佛‧余‧尼爾森(Jennifer Yuh Nelson)使電影裡的世界充滿中華文化中的神秘與奇幻,卻同時兼顧動畫電影中不可或缺的歡樂氣氛,而《功夫熊貓》系列作另一項鮮明特點乃在於看似誇張並帶著武俠韻味的動作設計,並在每一集當中都能拿出不亞於前作又具創意的成功鏡頭。
好比第一集乃聚焦在功夫對打的高速拼拳、第二集則是加入兵器的運用與太極四兩撥千金來反擊火砲的毀滅攻擊、而這一集則是氣的能量,其收發的功能與當中的哲學與奧妙。使用不同的題材相對來說需要更獨到眼光與創意來展現故事中的設定,因此續作相對比前作更加困難,不過珍妮佛‧余‧尼爾森與亞歷山德羅‧卡羅尼則完全超乎我們預期地創造出《功夫熊貓3》的多樣與不同。
《功夫熊貓3》強調:『人不應該讓自己變成英雄,而是讓自己成為自己。』我們都曾羨慕某種生活,或者某一位相當知名的人物,因此我們嚮往成為他們,而將自身的特質隱藏起來,過度的嚮往與羨慕會成為人生中的累贅認知,因此專心做自己會的事才是我們應該不斷前進的動力與推手,與其羨慕別人,不如做自己。好萊塢的動畫電影大多富有教育意義《功夫熊貓3》當然也不例外,但相對不同的是《功夫熊貓3》鮮明的中華色彩,使其在繁多的動畫電影中突出了許多。
圖片來源 20 世紀福斯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