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 大聯盟新賽季開季至今,除了持續關注賽況以及各隊戰績之外,還有一項話題備受球迷討論,一種具備特殊外型設計的全新球棒「魚雷球棒(Torpedo Bat)」,不少球員在使用它後紛紛迎來打擊大爆發的表現,或將在聯盟掀起一波新革命。這回就要來淺談「魚雷球棒」的設計原理,為何它能讓球員輕易敲出全壘打?以及未來對於國際賽事的影響。
延伸閱讀:MLB/大谷翔平球棒變更長了!本季有望超越 Barry Bonds 挑戰傳奇紀錄!

MLB/「魚雷球棒」完整懶人包分析!讓大聯盟打者都瘋狂的新型球棒到底是什麼?
「魚雷球棒」是什麼?
所謂的魚雷球棒,顧名思義就是它的外型類似「魚雷」,也有人把它稱作是「保齡球瓶」,與一般的傳統球棒的最大不同在於其「擊球區設計」,比起一般球棒「棒頭」位置材料最重,魚雷球棒則是刻意將關鍵擊球區、也就是俗稱「甜蜜點」的位置集中更多木材與重量,藉此讓打者能更容易擊中球並產生更大威力;每名球員的甜蜜點不盡相同,會根據個人打擊習性量身打造,這也是為何其外型會看起來像魚雷或保齡球瓶的原因。

至於這款魚雷球棒是怎麼被發明出來的?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家萊恩哈特(Aaron Leanhardt),他曾經是洋基隊的擊球分析師,目前已轉隊加入馬林魚隊教練團,其於 2022 年開始進行打者擊球資料分析,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打者的擊球甜蜜點其實都不會落在棒頭附近,因此突發奇想將木材重量集中於球棒較為中間的位置,試著讓打者能發揮的擊球效益最大化。

這樣的球棒符合大聯盟規定?
依照 MLB 大聯盟規則 3.02 條:「球棒必須是光滑、圓形的木棒,最厚部分直徑不得超過 2.61 英吋,長度不得超過 42 英吋,且必須由整塊木頭製成。」而魚雷球棒雖然外型特殊,但都符合上述所提到的標準,因此目前基本上都能夠合理使用,當然或許未來大聯盟可能會因為魚雷球棒的問世而調整相關規定也不一定。

有哪些球隊跟上了?
魚雷球棒其實最早在去年就已經出現在球場上了,由洋基隊重砲「怪力男」史坦頓(Giancarlo Stanton)率先使用,當時他在季後賽就因魚雷球棒的關係狂敲 7 發全壘打,獲選為美聯冠軍賽 MVP,並率領洋基隊挺進世界大賽,他對此也興奮表示:「這東西真的很棒,為什麼這 100 多年來都沒有人想到呢?」

到了今年賽季,洋基隊則是更加開始更加仰賴魚雷球棒,有更多球員紛紛加入行列,而這樣帶來的效益也立竿見效,開季前 4 場比賽當中,洋基隊總共敲出 18 發全壘打改寫聯盟歷史紀錄,其中還有一場比賽直接狂灌 20 分,包括齊森姆(Jazz Chisholm Jr.)、高施密特(Paul Goldschmidt)與貝林傑(Cody Bellinger)等球員都在使用魚雷球棒後打擊徹底爆發;除了洋基隊之外,包括雙城隊、光芒隊等選手也都開始跟進魚雷球棒的熱潮,勇士隊更是在目睹洋基隊的強大火力表現後,直接訂購這款球棒,打算接下來也讓他們打者開始嘗試使用。
大家對魚雷球棒的評價?
在上週曾單場上演雙響砲的 Jazz Chisholm Jr. 就對此表示:「它用起來不像是不同的球棒,我不懂其中的科學原理,但可以感覺好像能讓你有更大的揮擊空間。」Cody Bellinger 則提到魚雷球棒的甜蜜點重量因為更接近雙手的緣故,揮棒起來感覺會比較輕一些。雙城隊捕手 Ryan Jeffers 也對魚雷球棒持肯定態度,並表示在看到洋基隊這麼兇猛的火力表現後,相信也會有更多球隊願意嘗試。當然也還是有部分球員持不同意見,釀酒人投手 Trevor Megill 就批評說道:「我覺得這款球棒很糟糕,感覺像是慢壘比賽在用的。」至於同樣也是洋基隊的法官 Aaron Judge 目前也沒跟著隊友使用,他給出的理由很霸氣:「過去幾個賽季我所做的就已經說明了一切了吧?」

未來國際賽也會跟上這波趨勢?
倘若魚雷球棒在今年大聯盟賽季持續帶來話題,或許未來世界各地也紛紛會有其他國家的職業聯賽跟上,甚至是國際賽事,其中眾所皆知的 WBC 正好就是由大聯盟單位主辦的,明年的 WBC 正賽說不定就會看到有選手使用魚雷球棒的畫面出現,今年 3 月取得正賽資格的中華隊(台灣),或許也得提前針對魚雷球棒做出相對應的戰術調整。

當然,魚雷球棒究竟是否真的能為打者完全帶來正面效益,嚴格上來說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未知數,不過可以預期的是,這起「球棒革命」或將在大聯盟持續發酵。各位讀者對於魚雷球棒又有什麼看法?不妨在底下留言區與我們一同分享。延伸閱讀:MLB/佐佐木朗希退場「兩個舉動」讓道奇球迷不滿:「又不是小孩子了成熟點!」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