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寄生上流》以來,韓國電影的社會議題呈現方式變得更加成熟和多樣化。如《政客誠實中》和《南山的部長們》都將社會階級、政治腐敗等問題融入到類型片中,使得影片既具娛樂性又能引發觀眾的社會反思。韓國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它能夠將沉重的社會議題巧妙地包裹在黑色幽默和懸疑的類型片框架中,使得觀眾在觀賞過程中不會感到過於壓抑。影片中的喜劇元素、緊湊的劇情與懸疑感,既增強了影片的娛樂性,也吸引了不特別關注社會議題的觀眾進入影院,擴大了影片的受眾範圍。這種策略使得影片能夠兼顧娛樂與社會批判,既打動了影評人,也吸引了大眾。

不說教,純娛樂:議題在電影表現的商業活化,從《寄生上流》到《誰偷了垃圾桶?》 

在議題挑選上韓國電影有意識地挑選具有國際共鳴的命題,例如,《寄生上流》將焦點放在貧富懸殊的階級差距問題上,這是一個在全球各地都普遍存在且容易引起共鳴的議題。電影通過窮人家庭與富人家庭的對比,揭示了貧窮家庭在資源匱乏、社會地位低下的生活困境,以及富人家庭的優越和疏離,深刻地刻畫出階級之間的衝突。這一點,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已開發國家,觀眾都能找到相似的社會影射,因此極大地增強了影片的普世吸引力。

近期《誰偷了垃圾桶?》 Netflix 上首播,使其得以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推廣。透過串流平台的推薦機制,影片得以吸引大量國際觀眾,連續七周進入全球非英語電影前十榜。串流平台的推出不僅擴展了印度影片的觀眾範圍,還為這類具社會議題的影片提供了穩定的曝光機會,尤其是在印度以外的市場,使影片的影響力得以突破地域限制。

而故事本身不僅在多線敘事上保持高度懸疑性與劇情張力,同時在前半部分運用了大量喜劇元素,營造輕鬆氛圍,懸疑情節隨著劇情的推進逐步展開,不僅增加了影片的娛樂性,還讓觀眾始終保持高度投入。這種喜劇與懸疑的平衡,使影片能夠吸引到更多不同類型的觀眾,尤其是在串流平台上為影片爭取到「黃金的前十五分鐘」的注意力,讓觀眾有興趣繼續觀看。

總體而言,亞洲各國在電影在處理社會議題時各具特色,台灣電影在社會議題與商業性的融合上有諸多可以向他國電影學習的策略,首要應該回歸到娛樂本質,避免議題先行的思維邏輯,沒有人喜歡聽說教,更何況花票錢進戲院的觀眾,因此首要應以講好一個類型故事為第一優先,再嘗試嵌入社會問題,增強觀眾接受度,並提高商業吸引力。此外,台灣電影可多考慮以喜劇展開敘事,不僅緩和議題本身的嚴肅性,同時以娛樂感擴大受眾範圍。台灣的影人依然不斷嘗試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藉由更靈活的類型片融合、更具普世共鳴的議題選擇,以及串流平台的推廣來加強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探索台灣電影來的發展路徑,實現藝術性與商業性的雙重成功。

【作者介紹】

陳宜旻 Benson,現任網銀國際影視總經理,從事影視產業工作多年,精於洞悉市場、擅於發掘優質劇本,曾參與《宿》、《刺客》、《周處除三害》、《華燈初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投資、製作;秉持從內容到通路,提供觀眾最多面向的娛樂體驗,被喻為網銀泛娛樂獨角獸誕生之路的關鍵推手。

(此篇內容由陳昱昊共同編輯)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