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 11 購物熱潮來襲,各家業者趁勢推出限量商品,並祭出優惠折扣吸引消費者。民眾趨之若鶩湧入百貨商場,向精品名牌獻上豐厚的積蓄、毫不留情掃蕩櫃位上觀望已久的化妝品。回到家後,放下肩上斗大錯落的名牌紙袋,才發現滿地的戰利品,是犧牲了生活空間換來的虛榮。

近幾年「整理師」行業在台灣興起,他們不幫忙打掃,只負責整理委託人的環境。不少人或許困惑:「整理家裡也要請人?」、「做家事也能賺錢?」但其實整理遠比你想像的更博大精深,整理師整理的不只是房間,更是重整委託人的心房。(延伸閱讀:交友 APP 公開 2 大情侶信任表現,原來做「這件事」感覺不被信任!


整理應是釜底抽薪,從源頭解決問題才是有效整理

于之琳注重與委託者的溝通,全程不是單方面整理,而是藉由雙向協商來改善委託者的生活

擁有 7 年資歷的整理師于之琳,剛踏入委託者家,銳利的眼神旋即掃視各處,任何映入眼簾的蛛絲馬跡,都使她更了解委託者的生活習慣。即使委託者只要整理客廳,于之琳仍堅持要看過所有環境,她解釋道:「要先確認亂源到底在哪。」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整理的不二法則。

見微知著的于之琳,整理時會細心檢視每一項物品,並詢問委託者「上次用是甚麼時候?」、「還會用到它嗎?」讓委託者仔細審視其重要性,再依據使用習慣置放在合適的位置。她指出大眾整理時的盲點:「我們看很多東西,但沒有把它看進去。」仔細地把每一項物品反覆詢問後,才更清楚自己該不該留,就不會一掃而過,覺得甚麼都可以留,但其實根本都不需要。

居家整理三步驟:先從「種類」開始而非空間

之琳認為「擒賊先擒王」,先整理乾淨再考慮收納用品才是正確順序


1. 先有動機

整理環境時若沒有動機,純粹認為「該整理了」,很快就會失去動力,因此先找到動機跟目標很重要,像是:「孩子要上小學,這裡要放書桌。」「買了一台新電視,這邊要空出來。」如此明確的動機,也能讓人當機立斷哪些東西該處理。

2. 從沒負擔的東西著手

如果一開始就收拾有情感連結的物品,便很容易陷入思考漩渦,遲遲動不下手失了效率。整理師建議先從無須思考的東西開始,像是紙袋,而且是「整個家的紙袋」集中一口氣處理。大家可能會覺得,「我只要整理客廳,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但于之琳反駁:「這樣才是最有效的。」當紙袋散落各處時,看不到累積的量;但一口氣整理出來後,才知道其實自己擁有多少,思考留存的必要性,經過淘汰後再依使用習慣分配剩餘位置即可。

3. 最後再決定要不要收納用品

很多人一時興起要整理環境,第一步就先去買收納箱回來,其實也是個大迷思。于之琳認為收納用品應該等到整理完畢,再決定是否需要,才能衡量要買的大小及數量,如果一開始就瞎買,容易占掉無謂的空間,也會形塑「偽需求」,亦即是看到收納箱還有空間,就會買更多東西把它填滿,如此一來收納箱反倒弄巧成拙。

整理就像拼拼圖,可以拼湊出一個人的過往

于之琳整理師經手過上百個案子,看過各種光怪陸離的環境,卻也有些委託者讓她心疼不已

委託者家中的物件就像散落的拼圖,可以拼湊出一個人的過往,于之琳也曾在委託者家中翻找到家暴案件驗傷單,以及社會局的來函文件,回頭端詳那位母親惆悵的面容,比起震驚,更多的是不捨。

許多人找上整理師,都因為遭逢人生跌宕,像是分手、離婚、精神不穩定等等,一時的情緒衝擊都反映到家中環境,整理師多能看出物件背後的故事。于之琳也認為整理師兼具著社工、心理師的角色,需要敏銳觀察力及高度同理心,理解物項拼湊出的人生過往後,透過整理陪伴他們走出傷痛。

于之琳認為,整理也是在「認識自己」,透過物件不僅梳理與他人的關係,也能了解自己的喜好。若是整理出一堆手工藝的器具,知道「自己以前很愛手工藝,但現在不愛了」,或是丟了一堆卡通圖案的衣服,因為「現在想穿得成熟一點」,這不都是更了解自己嗎?于之琳也遇過不少委託者在整理過後分手、離婚,是因為他釐清想丟的其實不只是物品,而是物品背後那段受傷的關係。

「整理會有好事發生」于之琳補充道,七年來的整理師生涯,經手數百位委託者,教育上千位學員,梳理幾萬個物件,也看盡了無數個人生故事,整理師從不幫委託者丟掉物品,而是搬開那被蛛網塵封、連他們都忘記的角落,再讓他們決定,那些過往要繼續封存,還是就此摒棄。(延伸閱讀:克服交往 3 個月倦怠期魔咒!擊退分手危機,步入穩定交往關係的 5 個秘訣

本文由 女子學 授權提供

關於整理師常見的 FAQ

Q:整理師是什麼?

A:「整理師」負責整理委託人的環境。其實整理遠比想像的更博大精深,整理師整理的不只是房間,更是重整委託人的心房。

Q:整理師薪水多少?

A:時薪約 400 ~ 800,依不同案件類型收費有所不同

Q:如何成為整理師?

A:整理師有專業的培訓課程,並需要通過考試取得證照

Marz23 夢想成為第二十三代目火影!額頭上的備忘錄?不想忘的事就是要刺身上!【 潮人社EP12 】ㅤㅤㅤ


FAQ

「整理師」在台灣興起,不幫忙打掃,只負責整理委託人的環境。其實整理遠比想像的更博大精深,整理師整理的不只是房間,更是重整委託人的心房。

先從「種類」開始而非空間。第一步驟:先有動機、第二步驟:從沒負擔的東西著手、第三步驟:決定要不要收納用品

整理房間也是在「認識自己」,透過物件不僅梳理與他人的關係,也能了解自己的喜好。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