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在台灣一直都是個敏感議題,最近這幾年吵得尤其火熱,支持的人多、反對派也不在少數。但其實國外有不少名人、影壇人士為了替同志們發聲,紛紛創立基金會幫助他們,就像從迪士尼出道的麥莉希拉 ( Miley Cyrus ),曾對外宣布她的雙性性向並創立「快樂嬉皮基金會」( The Happy Hippie Foundation ) 為有性向困擾的青少年們提供庇護平台。


▼麥莉所穿的黃色笑臉 T ,便是「快樂嬉皮基金會」標誌。



在柏林影展中,便有專門為 LGBT 設置的獎項「泰迪熊獎」( Teddy Award ) ,在 1987 年由德國電影製作人成立,卻一直到 1992 年才被柏林影展正式納入旗下。而泰迪熊獎的評審團也和柏林影展毫無關係,全是由各大同性戀影展的組織者成立,也因此介由他們本身的經驗,更能深刻體會出參賽者所要表達的情緒。



台灣雖然起步晚,但其實早在 2007 年的電影《刺青》就已經大方像社會大眾討論同志議題,由楊丞琳、梁施洛主演,唯美的畫面、女主角們之間壓抑的情感及對白使《刺青》奪下泰迪熊獎最佳劇情片。這也是繼 1986 年的《孽子》再次打破台灣傳統社會的底限,藉由遠赴德國參展的《刺青》,影迷們也看到偶像派的楊丞琳突破性的演技,以及在「以男為貴」居多的影壇,女導演周美玲將國片帶入新的階段。



距 2007 年得獎後,今年又再次以黃惠偵導演的紀錄片《日常對話》再度獲獎,曾以短片《我和我的T媽媽》在台灣酷兒影展播映,導演黃惠偵將自己破散的家庭和愛女友勝過自己小孩的親生媽媽的故事,以長達 20 年的拍攝製成 88 分鐘的電影紀錄下來。




看似毫無起伏的對話、平淡的生活互動,卻反映出導演深藏多年的疑問,在她有了自己的女兒後,黃惠偵導演對女兒無條件付出的愛,更使她不解為何 60 幾歲的媽媽可以「不愛江山、只愛美人」,甚至使黃惠偵無法完成國民義務教育、還得每天做傳統「牽亡」的工作。


▼「牽亡」從事者多是女性,透過這份工作和亡靈溝通並記錄下來它們交代的事。

▼導演透過自己的女兒反映出母親對子女無條件的愛。

▼《日常對話》最新預告。


在《日常對話》中,導演除了想傳遞給觀眾「毫無溝通便會造成隔閡」的觀念,她也紀錄親戚們知道媽媽性向後擁有的一致反應,可看出即便台灣社會喊著「人人平等」、「只要有愛,有什麼不可」的口號,但心裡和身體做出來的舉動卻是依舊保守。導演黃惠偵曾說:「希望這部電影不僅是一部電影」因為在看完這部《日常對話》的觀眾們,會發現除了電影中媽媽所過的生活,也將自幼所產生的傷口一併揭開,並透過社會大眾來和她一同療傷。

本站圖片部分取自於網路,如有版權使用疑慮煩請告知。